大學英語教學轉向的新思考


Updated By : January 6, 2020 4:00:20 PM JST

大學英語教學轉向的新思考

當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正處於重要轉型時期。是繼續承接高中英語教學打語言基礎,培養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譯綜合能力?還是從通用英語轉向專門用途英語(ESP),提高學生的學術英語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各界人士觀點不一。筆者從ESP的學生和社會需求、ESP的理論支撐及其成功案例進行分析,重新思考當今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方向,指出專門用途英語是大學英語教學的趨勢所向。

論述了電除塵器的性質、特點和分類

上世紀60年代盛行的ESP教學理念是隨著第二語言及其相應學科的全球崛起而發展起來的,深厚的語言學生生長著土壤。從本質上講,ESP是一門基於英語學習者的具體目標和學習者的基本需求的課程[1]。Strevens從四個層面總結了ESP教學的典型特點:(1)需求,ESP教學滿足特定學習者的需求;(2)內容,結合特定專業和學科的知識;(3)語言運用水平,注重詞彙、句型和與特定學科相關的話語等知識的運用;(4)與一般英語、ESP和一般英語形成對比[2]。專業使用英語的概念相當寬泛,為了充分理解其內涵,國內許多學者對其進行了詳細的分類。孫友忠[3]認為英語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通用英語(GE,GeneralEnglish),即滿足我們日常交際需要的英語;另一類是專用英語,即ESP..特殊目的英語可以進一步細分為兩個子類別:EAP(EnglishforAcademic Poses),它往往與某些理論有關,主要體現其學術性..簡而言之,它是用於學術英語寫作和交流的英語。學術英語(EA P)也可進一步細分為一般學術英語,以學術英語技能訓練為核心,聽,說,讀,寫等微觀技能按照易到難培養的原則;專業學術英語(EnglishforSspecificAcademicPurposes),簡稱專業英語,如人文社會科學英語,經濟學商務英語..

二、ESP的需求分析

有興趣修讀大學 英文系課程的同學,請留意大學人文學院設有中國語言學系、英語教育學系、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以及文學及文化學系。

還有就是原因。 ESP波植根於當今的學習者出現和社區的需求。了解分析學生叫需求的過程“需求分析”。學生和社會的需要,是專門用途英語課程的分析的基礎。可以更好的滿足基於ESP教學需求分析學習者的需求,更好地服務於社會。同時,我國作為一個重要的教育決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必須符合英語人才的社會需求的方向發展。

(一)學生的需求

眾所周知,我國中學英語教學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高中畢業生的整體英語水平和實際語言應用能力也有了顯著提高,學生的詞彙積累、聽說能力、口語水平、口語水平、口語水平、口語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英語讀寫能力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大學英語教學和義務教育不斷重複。大學英語教授的知識對學生來說不再具有挑戰性。進入大學後,學生不再需要花很多時間學習普通英語了。目前的英語教學對學生沒有挑戰性,不能滿足學生的認知需求和學習需求。長期以來,英語教學費時低效的弊端一直為人們所詬病。因此,許多大學英語課程和學分逐漸壓縮,這使得大學英語教學從普通英語教學轉向特殊英語教學成為必然趨勢。

(二)社會的需求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的改革開放不斷向縱深發展。 主要的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不僅要求大學畢業生具備基本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還要求求職者具備查閱英語專業文獻的能力,了解世界各地相關領域的先進成果,以及參加學科領域的國際會議。 現在我國懂英語的人很多,但能熟練運用英語的專業人才卻不多。 早在2009年,國際 it 人才招聘大會就在中國大連召開。 國內外200多家知名大公司為畢業生提供了5000多個就業崗位。 然而,超過一半的應聘者沒有專業的閱讀和寫作背景。 他們的專業英語水平和職位提出的英語能力的需要是遠遠沒有被拒絕4。 因此,一般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教學內容根本不能滿足當今社會對人才的實際需求。 推進大學英語課程改革,使大學英語教學適應企業和社會的需要,是大學英語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 根據學生和社會的需要,我們將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定位為專門用途英語,這將是我國未來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價值取向。

三.ESP-CBI的理論基礎

在外語教學領域存在著兩種不同的教學理念,一是語言驅動的教學,即以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等能力為核心,其出發點和歸宿是為學習語言而學習語言,從而割裂了語言學習和學科知識學習之間的聯系,沿襲的是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鑒於當前我國大學生和社會的需求,語言驅動教學造成的大學英語教學“費時低效”的局面亟待解決。二是內容驅動的教學,也稱基於內容的語言教學或內容依托式教學(content-basedinstruction,簡稱CBI)。CBI和傳統的以語言驅動教學法相反,它選擇了內容驅動的教學理念,基於學生即將學習的內容,特別是即將學習的特定學科知識展開教學設計。CBI教學理念迎合了新時代經濟社會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需求,符合學習者認知規律和知識水平。CBI教學理念對正確把握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方向,推進ESP課程建設有著非常重要意義。CBI教學理念主張在學習知識中提高英語,學科內容為語言的學習提供動力和認知基礎,而語言又為學科內容的學習提供交流媒介,因而把語言技能的訓練和知識內容的學習有機地融合起來,旨在使學科知識和語言技能得到共同提高,具有一箭雙雕的潛在可能性,其學習效率將大大超過為學習語言而學習語言的通用英語教學。CBI的教學模式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可以采取多種方式,很多教學技巧都可以和CBI靈活地結合起來。在教學實踐中常用的有主題式、保護式和輔助式等等。CBI模式連續體則綜合了多種教學方式的優點,旨在以特點學科的內容教學為基礎,培養學生二語知識和語言運用能力。基於CBI以學習知識提高語言技能這一核心理念,以及較之語言驅動教學的優越性和可采用模式的多樣性,CBI為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由通用英語向專門用途英語的轉向提供了一個基本的可行性路徑。

四、ESP的成功案例

ESP不僅滿足了學生和社會的需求,具有堅實的理論支撐,而且在國內外也有許多成功的案例。今天,世界上較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大學開設學術英語課程,旨在提高學生的學術交流技能。寧波諾丁漢大學的英語教學也積極轉向學術英語。大學積極推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其ESP教學定位明確,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從學校和各專業學生的需要出發,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課程,注重豐富教材和教學專業培訓等。學術英語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五、結語

當然,ESP在我國的推行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如ESP教學對教師的要求問題,ESP教學如何兼顧人文教學的問題,ESP教學如何與通用英語有效銜接的問題,等等。這些,我們將在今後作更進一步的探索,以求尋找到更好地答案。從通用英語到專門用途英語這一轉型的挑戰是巨大的,我們不能僅憑主觀臆斷搞一刀切,而是需要依據各個高校的辦學定位、各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我們應該順應時代發展需求,積極開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實踐,明晰大學英語教學的重新定位,提高我國大學英語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的國際化人才。

 

相關文章:

傳統文化的大學英語教學滲透

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定位與價值

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理論研究

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探究

大學英語教學中反思能力的培養

Action

Detailed Description

Author : 培養孩子良好的時間意識 | 1/6/20 4:00 PM | Public
Tags : Lifestyle , Hobbies , Food & Beverage , 案例研究 , 需求分析
Contents Data : 225 0 0

Write A Comment

Please register in sprasia to post comments.


SignUp